环保部调查组现场指导兰铝公司电解铝大修渣堆存调查处置工作
利用数字化手段对价值链进行重构,使大规模量身定制成为可能。
随着邓小平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的提前完成,党的十五大报告又把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三步具体化为三个阶段: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多个发展阶段组成的,每一个阶段目标的完成又促使下一个阶段目标的开始。
第一个阶段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阶段,完成了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目标。2017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即将实现之际,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未来30年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目标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是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历史宏愿的新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 进入专题: 新发展阶段 。
可见,在具体的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运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进而为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1920年,他又进一步把共产主义分为低级、中级、最高阶段,这说明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是一个从片面、不成熟到全面、成熟的发展过程。脱离绿色发展体系,经济发展便不可持续,而国民经济畅通循环本身就要求可持续发展,否则便不可能形成国民经济循环。
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既是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也是摆脱西方国家卡脖子、提高国际竞争主动权、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四是建设彰显优势、协调互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如何以新发展格局重塑经济新优势、推动新发展,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回答的重大课题。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我们要以主动调整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
总之,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这七个方面是统一整体,需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概括讲,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主要包括七个方面: 一是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加之一些西方国家的限制和干扰,使得我们在国际大循环中面临更多的风险和困难,迫切需要一个能够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新格局。与此同时,西方经济体潜在增长率大幅下降,一些发达国家也通过本次疫情发现自身产业空洞化严重,开始着手重建本国制造业,纷纷试图将外迁海外的产业重新迁回国内。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更好发挥政府顶层设计、统一布局、组织协调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没有竞争优势,根本不可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则是由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倡议推动,共商共建共享,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进而构建新型互利互惠的国际循环体系,实现中国与国际经济双循环的优势互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既要夯实基础研究,又要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脱离这种制度基础,国民经济的微观主体活力和宏观调控能力都难以保证,经济运行不可能畅通。另一方面以供给创造需求,真正以高质量高效率的供给开拓市场需求。
但是,这也使得我们对国内市场的开发不足,造成经济结构、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问题,经济内在风险加大,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也过大。畅通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现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
二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如果缺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相互割裂,就不可能形成国内大循环。既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又要坚持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而且,我国国民经济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总量和结构性失衡,首先是供给方面的问题。在最近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如果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缺乏协调互动,城乡间二元经济差异显著,区域增长极缺乏优势进而对其他地区缺乏带动效应,那么无论是从供给侧还是从需求侧看,都难以形成国民经济循环,更不可能具备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发展能力。
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五是构建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所谓的不充分,主要是供给水平,特别是质量问题。五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面临疫情冲击后一系列新的变化,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同时促进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以一带一路为重要支撑。新发展格局最坚实的基础在于完备的产业体系,最需要解决的是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关键领域、环节的技术缺失。
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也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也好,首要在于生产者,包括微观上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集合而成的产业组织状况及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宏观经济体系的完备和协调性等。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具有扩大和释放内需的基础。二是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动能推动的国民经济循环。
没有开放,根本不可能形成双循环。能否实现资源配置和流动上的畅通,取决于市场化的水平
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推动的恰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以中国为枢纽,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形成了以进口最终产品、出口中间产品和初级产品为特征的环流,同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了以进口初级产品和原材料、出口最终产品为特征的环流。
脱离有效、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既会严重抑制和扭曲消费,又会严重削弱经济增长动力,不可能形成国内大循环。新发展格局最坚实的基础在于完备的产业体系,最需要解决的是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关键领域、环节的技术缺失。
五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我们要以主动调整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更好发挥政府顶层设计、统一布局、组织协调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三是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重点在于扩大内需,以扩大内需创造市场条件,形成战略基点。总之,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这七个方面是统一整体,需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没有开放,根本不可能形成双循环。一是构建供求不断趋向均衡的国民经济循环。
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脱离这种制度基础,国民经济的微观主体活力和宏观调控能力都难以保证,经济运行不可能畅通。而且,我国国民经济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总量和结构性失衡,首先是供给方面的问题。
最新留言